教育有梦想·致敬领路人
尊重学生的个性,耐心引导感化,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感。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
本期 “教育有梦想,致敬领路人”推出孙小利老师的教育故事。

我会耐心等待你的变化
教师的爱,是圣洁的、无私的,真正的教师是纯粹的奉献者,因为我们把自我的青春、智慧、温柔、活力乃至毕生的心血和精力,全盘托出,不为名利,不计报酬,微笑着送出一代代争芳的桃李,又微笑着迎来一株株待育的幼苗。有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描述教师的一生,形象而逼真。我们平凡的一生不会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爱浓缩了教育意义的崇高。
记得他是我去年《成本核算》班级的一个学生,那时“狂傲”“不学无术”“目中无师"是他的代名词,科任老师提起他都是无奈加头疼。几次的警告,批评,甚至是找家长都是收效甚微。一次课堂上,他又开始捣乱,不是搞恶作剧,就是睡觉,打呼噜的声音惹得学生满堂大笑。下课后,我对他说:“你明白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吗?"他看了看我说:“不明白。"我说:“自尊心与自控力”。他听到后不屑撇嘴的神情深深刺痛了我,我冷静想一想,是啊!像他这样的学生,哪有一节课不被批评的,天天批,节节批,他的心境能好么?心境不好,表现能好么?我决定改变我的教育方法,不再粗暴地斥责他,而是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他谈话,聊天。了解其家庭背景,内心真实想法。开始他对我有戒心,不交心,问一句答一句。我没有灰心,我就一次,两次,三次......不厌其烦地找他谈话,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半学期,最终他信赖我了。在谈话中我了解到,他的父母做生意,成天不着家,很少给他做饭,更别说陪伴,他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他经常惹是生非,就是想让父母多关心他,说到那里,他委屈地哭了,觉得自己没人关心,在学校里,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他依旧采取捣乱,睡觉等方法,刷存在感。听到这些,我心里也是既心酸又难过,我拍了拍他的肩,趁机和他谈了很久,告诉他逆境中如何成长,学会应对困难,学会管理自我,讲了玩游戏的危害,告诉他,无论如何,不要学坏,要有一技之长。慢慢地,我发现他转变了很多,课堂上也安静了很多,今年我又给他们班上语文课,他上课也能认真听课了,也不会与老师对着干了,更可喜的是能按时交作业了。
教育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就能解决的。当然,他有时候也犯错误,每当他犯错误的时候,我从不发火,而是及时找他,帮助他分析犯错误的原因,提出建议帮他改正。他也不停地在转变,他的转变,同时带动了许多学生,班级的纪律好了许多,学习进取心有了很大的提高。
这件事后,我深深地体悟到:尊重学生的个性,耐心引导感化,会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从而真正体验到做教师的幸福感。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