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食品工程技工学校教师团队“高手如云”,
《西点牛人录》专为介绍江湖高手而设立,
当然,这里不是刀锋剑影中过招,
而是每天切磋西点烘焙技艺,
我们只为美食而战!
——题记
《西点牛人录》第一期主角,就是在第二十届全国焙烤职业技能竞赛(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安琪酵母杯”全国面包技术比赛西安赛区选拔赛金奖得主,江湖人称女神老师的杜羊萍老师。
杜羊萍 国家级西式面点师技师
擅长丹麦、吐司、辫子、法式、欧式、艺术面包制作。面包、糕点研发老师、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烘焙项目指导教练、第一届青年烘焙精英赛指导老师。2006-2012年在西安米旗专卖店担任技术人员,2012-2017年在西安航空公司担任面包主管及产品开发,从事烘焙行业14年。
杜老师是一位充满诗意的烘焙师,拥有许多超前的烘焙教育思维;她授课最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爱上烘焙,让兴趣去引导学生钻研学习。活泼开朗的她其实遭遇过很多的挫折,但她依然笑脸迎接人生中的风雨。杜老师所散发的自信和励志魅力,感染和影响着她的每一个学生!
2018年有一篇文章曾在我校广泛传阅,就是紫茶老师的原创文章《一个寻梦女孩的烘焙之路 ——亨通烘焙杜羊萍老师掠影》。我也有幸阅读了这篇文章,为之动容。
11岁,就在寒暑假做工支持自己和妹妹上学。上初二第二学期眼看第二天就开学,当学费无着落,她就剪了自己的长发换钱120元,为自己和妹妹解决学费。杜老师对家人的牺牲,让我想起了替父从 军,女扮男装的花木兰,都是一样气魄,都是一样的勇气,都是一样的爱。
“面包,那个东西到底有多好吃呢?”虽然小时候,没有机会享受面包的滋味,但长大后却做了烘焙师,自己做出美味的面包,甚至成为一名西点烘焙教师,教别人做面包。
她一个人来到了西安。初到西安,她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本来是要到玉祥门找一个同学的,结果却在红庙坡下错了车。当时还不知情,找不到同学,又没有电话,就稀里糊涂的走着。走着走着,忽然看到前面有一个巷子围了很多人,看那光景,好像是在招工。她挤到前面一看,发现正在招做月饼的工人,于是就去应聘了。——摘自《一个寻梦女孩的烘焙之路 ——亨通烘焙杜羊萍老师掠影》
她常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是:在课堂上我们是师生,课后我们是朋友。杜羊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师生关系的建立。她有丰富的烘焙工作经验,她会引导学生以经营者、从业者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作品和制作规范。烘焙教学中不能放松要求,如果流程不规范,形成不良的烘焙习惯,在未来的经营中轻则影响产品的口感、重则限制烘焙师的职业发展,但仅仅要求学生是不行的,还需要耐心,需要鼓励,需要矫正,并且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
也许是少年没有机会学习,所以当有了机会后,她比谁都珍惜。读书充电是西安食品工程技工学校的工作要求,也是杜羊萍老师的生活爱好。《比尔德:关于面包》、《世界美食大师丛书:面包》、《为爱烘焙!》、《法国面包宝典》、《教师职业道德修炼》、《思维导航》、《食品卫生》、《民法》等都是她经常翻阅的书。
能和自己孩子做朋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杜老师却有幸经营了这样令人羡慕的亲子关系。她最自豪的事情,就是孩子可以和自己无话不谈,甚至是小秘密。
爱好是生命最好的零食,会让人拥有与众不同的气质。古筝是非常难学的一门乐器,她却可以坚持下来。古琴叮咚、提琴悠远、行云流水,宛如天籁。
生活中的杜老师,喜欢用鲜花装扮自己的家,一颗洋葱,也能秀出点卡通气息。
杜老师热爱古典美,喜欢茶艺,喜欢插花,她也在艺术面包的设计中,从中国传统文化中获取灵感,这些爱好仿佛一眼灵感之泉,滋润着她的烘焙创意。茶艺是她偶尔接触的,不过很快就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常言道,品茶观人生,一壶香茗,喝至无味,可以品到什么呢?一颗平常之心,这样可以看淡得失,让她专注在热爱的西点烘焙教育事业上。
杜羊萍老师认为未来的烘焙行业将会向安全、健康、食材多样化应用发展,个性化烘焙会逐渐成为重要的趋势。这就需要烘焙师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对烘焙主流的把握和引导。丰富的营养,食材多样化的应用,会带来很多的产业,因此未来的烘焙是一个充满创新和更新迭代的行业。日新月异的技术也会不断地改变和提升烘焙的制作工艺,这是她不断学习,也鼓励学生不断学习的原因。
在西点烘焙的教学中,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推陈出新,这是西安食品工程技工学校的特色之一。杜老师举例说,葡萄在以前主要加入面团或馅料中,但我校创新尝试将葡萄干作为原料制作成葡萄水,用葡萄水制作欧包,让产品更有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