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西安食品工程技工学校校长、西安市劳模赵吉军,带领部分教职工代表,驾车前往棕溪镇敬老院看望那里的老人。

赵校长为老人们准备了棉背心等物品,他说,每年不来这里一趟心里总感觉空落落的,每次来能和这里的老人说说话拉拉家常感觉非常开心,从每位老人表情上能看出他们也很开心,老人们在敬老院也会有孤独感,所以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人士能来关心他们、看望他们、更重要的是能陪他们说说话,听他们唠叨唠叨……
目前部分农村敬老院条件还比较简陋,冬天房子没有暖气,夏天没有空调,受山区地理条件制约,活动场所也特别小,更没有娱乐设施。
赵吉军说他是从2006年开始年年来敬老院慰问的,他说,不仅他要把这件事做下去,他要通过自己带动,让孩子、单位员工、社会上更多的人去关爱老人,多做公益。他还说,棕溪镇是他的家乡,等自己具备条件了,要去改善敬老院的环境和条件。

赵吉军常说:“我是农民的儿子,虽然进了城,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但是永远都锁不住、隔不断我的‘乡愁’,因为那是我眷恋的故土和父老乡亲。”大家好小家才能好,在自己过上幸福生活的同时也要想到还有很多的人需要去帮助。”
因此他从2006年至今,每年都要到部分敬老院慰问老人,为他们送去食品、保温杯、棉衣等慰问品2012年他得知家乡建桥没有资金,就拿出30余万帮乡亲们建了一座31米长的石拱桥;曾先后资助贫困大学生6名;给贫困山区小学捐赠校服,为贫困家庭孩子捐助生活费,节假日看望智障儿童等,每年他为自己创办的西安食品工程技工学校困难学生减免学费30余万。
赵吉军说他的学校永远向贫困家庭孩子敞开大门,对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和孤儿来他学校上学他免收学费,毕业后包安置工作。他说:“党和政府把无私的爱给予了他,他有责任把这份爱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

赵吉军出生在陕南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家里姊妹多,劳力少,家境贫寒,从上小学四年级开始一直到上初中三年级都是靠自己利用寒暑假自己赚钱交学费。为了摆脱贫穷的命运,初中没毕业便辍学。1994年,稚嫩的赵吉军怀揣50元的路费,走上了打工之路,先后当过建筑工人、登过三轮车、卖过报纸、进过金矿、挖过电缆沟,在餐厅端过盘子,26年风雨征程、现任西安食品工程学校校长,任未央区总工会副主席,任未央区政协委员,2008年11月16日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全国1000名优秀农民工代表之一,并受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的接见。